[1] 陈东立, 余新晓, 廖邦洪.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分析. 世界林业研究, 2005, 18(1): 49-54 [2] 张彪, 李文华, 谢高地, 等. 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及其计量方法. 生态学杂志, 2009, 28(3): 529-534 [3] 孙阁, 张橹, 王彦辉. 准确理解和量化森林水源涵养功能. 生态学报, 2023, 43(1): 9-25 [4] 左其亭, 王娇阳, 杨峰, 等. 水源涵养相关概念辨析及水源涵养能力计算方法.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22, 42(2): 13-19 [5] 林峰. 基于SWAT模型的森林分布不连续流域水源涵养量多时间尺度分析. 博士论文. 福州: 福建师范大学, 2019 [6] 黄菁. 基于InVEST模型的张家口地区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硕士论文. 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 2019 [7] 侯晓臣, 孙伟, 李建贵, 等. 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能力计量方法研究进展与展望.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8, 32(1): 121-127 [8] VanShaar JR, Haddeland I, Lettenmaier DP. Effects of land-cover changes on the hydrological response of interior Columbia River basin forested catchments. Hydrological Processes, 2002, 16: 2499-2520 [9] Arnold JG, Srinivasan R, Muttiah RS, et al. Large area hydyrologic modeling and assessment. Part 1: Model development. Journal of American Water Resources Asso-ciation, 1998, 34: 73-89 [10] Baker TJ, Miller SN. Using the 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 (SWAT) to assess land use impact on water resources in an East African watershed. Journal of Hydrology, 2013, 486: 100-111 [11] Li MY, Liang D, Xia J, et al. Evaluation of water conservation function of Danjiang River Basin in Qinling Mountains, China based on InVEST mode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21, 286: 1-12 [12] 王中根, 刘昌明, 黄友波. SWAT模型的原理、结构及应用研究. 地理科学进展, 2003, 22(1): 79-86 [13] 贾雨凡, 杨勤丽, 胡非池, 等. 变化环境下的水源涵养能力评估研究进展.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22, 191(1): 37-47 [14] 王尧, 徐佩, 傅斌, 等. 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评估模型研究进展. 生态经济, 2018, 34(2): 158-164 [15] 刘景红, 郑晓, 樊俊美, 等. 基于SWAT模型的浑河中上游水源涵养服务价值评估. 应用生态学报, 2021, 32(11): 3905-3912 [16] 冯娟. 基于InVEST模型和SWAT模型的秦岭北麓水源涵养时空格局分析. 硕士论文. 西安: 西北大学, 2021 [17] 龚诗涵, 肖洋, 郑华, 等. 中国生态系统水源涵养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生态学报, 2017, 37(7): 2455-2462 [18] Wu Q, Song JX, Sun HT, et al.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of water conservation function based on EOF analysis at multi time scales under different ecosystems of Heihe River Basi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23, 325: 11 [19] 乔飞, 富国, 徐香勤, 等. 三江源区水源涵养功能评估. 环境科学研究, 2018, 31(6): 1010-1018 [20] 杜军凯, 贾仰文, 李晓星, 等. 基于流域水循环视角的黄河水源涵养区水源涵养量评价方法. 水利水电技术, 2023, 54(10): 71-82 [21] 岁姚炳, 牛存稳, 贾仰文, 等. 黄河水源涵养区近60 a降水、气温和径流演变及其对水源涵养的影响. 山地学报, 2023, 41(1): 41-55 [22] 韩念龙, 刘子荣, 贾培宏, 等. 1996—2020年海南岛水源涵养量时空变化及地理探测. 水土保持通报, 2022, 42(5): 193-201 [23] 张欣, 张大伟. 防城河下游洪水组成及干支流洪水遭遇分析. 广西水利水电, 2020(2): 34-37 [24] 陈春燕. 基于多水库联合调节的防城河可供水量计算模型研究. 中国水利学会2016学术年会, 成都, 2016: 7 [25] 孙英杰, 何成新, 徐广平, 等. 广西十万大山地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特征. 生态学杂志, 2015, 34(2): 352-359 [26]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中国国家级地面气象站基本气象要素日值数据集(V3.0)(1951—2010). 北京: 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 2019 [27] 肖豪, 周春辉, 尚艳丽, 等. 基于SWAT与新安江模型的闽江建阳流域径流模拟研究. 水力发电, 2022, 48(10): 19-25 [28] 张昌顺, 范娜, 刘春兰, 等. 1990—2018年中国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时空格局与演变研究. 生态学报, 2023, 43(13): 1-10 [29] Lin BQ, Chen XW, Yao HX, et al. Analyses of land use change impacts on catchment runoff using different time indicators based on SWAT model.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15, 58: 55-63 [30] 林峰, 陈兴伟, 姚文艺, 等. 基于SWAT模型的森林分布不连续流域水源涵养量多时间尺度分析. 地理学报, 2020, 75(5): 1065-1078 [31] 刘璐璐, 邵全琴, 刘纪远, 等. 琼江河流域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能力估算. 生态环境学报, 2013, 22(3): 451-457 [32] 张成虎, 刘菊, 胡宝清, 等. 广西西江流域水源涵养服务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2, 39(5): 1104-1113 [33] 刘光生, 王根绪, 张伟. 三江源区气候及水文变化特征研究.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2, 21(3): 302-309 [34] 周冰玉, 李志威, 田世民. 黄河源区水源涵养能力研究综述.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22, 42(4): 87-93 [35] 尹云鹤, 吴绍洪, 赵东升, 等. 过去30年气候变化对黄河源区水源涵养量的影响. 地理研究, 2016, 35(1): 49-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