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张羽涵, 李瑶, 周玥, 陈圆佳, 安韶山. 宁南山区不同恢复年限柠条林土壤养分及有机碳组分变化特征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4, 35(3): 639-647. | 
											
																																																																																											
												| [2] | 
												刘慧民, 钱文琦, 唐路嘉, 巫溢涵, 曾佳颖. 城市生态绿楔土地利用变化及冷岛效应评估——以武汉市为例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4, 35(2): 480-488. | 
											
																																																																																											
												| [3] | 
												张铜会, 丛安琪, 连杰, 徐远志, 王宁. 从科尔沁草原到科尔沁沙地的思考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4, 35(1): 25-30. | 
											
																																																																																											
												| [4] | 
												杨阳, 王宝荣, 窦艳星, 薛志婧, 孙慧, 王云强, 梁超, 安韶山. 植物源和微生物源土壤有机碳转化与稳定研究进展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4, 35(1): 111-123. | 
											
																																																																																											
												| [5] | 
												申继凯, 黄懿梅, 黄倩, 徐凤璟. 黄土高原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残体碳的积累及其对有机碳的贡献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4, 35(1): 124-132. | 
											
																																																																																											
												| [6] | 
												贾娟, 李星奇, 冯晓娟. 排水对我国两种典型湿地土壤有机碳微生物转化过程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4, 35(1): 133-140. | 
											
																																																																																											
												| [7] | 
												胡建文, 刘常富, 勾蒙蒙, 陈会玲, 雷蕾, 肖文发, 朱粟锋, 斛如媛. 林龄对马尾松人工林微生物残体碳积累的影响机制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4, 35(1): 153-160. | 
											
																																																																																											
												| [8] | 
												张羽涵, 李瑶, 周玥, 刘春晖, 安韶山. 宁南山区不同恢复年限柠条林地土壤微生物残体碳沿剖面分布特征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4, 35(1): 161-168. | 
											
																																																																																											
												| [9] | 
												井艳丽, 李旭华, 张袁, 张馨月, 刘美, 冯秋红. 间伐对川西亚高山云杉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残体碳积累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4, 35(1): 169-176. | 
											
																																																																																											
												| [10] | 
												王翠娟, 刘小飞, 杨柳明, 贾淑娴. 中亚热带米槠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残体碳对凋落物和根系碳输入的响应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4, 35(1): 177-185. | 
											
																																																																																											
												| [11] | 
												于海霞, 王禹骁. 东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变及空间分异机制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3, 34(9): 2498-2506. | 
											
																																																																																											
												| [12] | 
												祁育汀, 张平, 刘雷, 马雪楠, 王欢, 赵娟. 关中平原城市群土地利用结构多情景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预测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3, 34(9): 2507-2517. | 
											
																																																																																											
												| [13] | 
												马扩, 郝丽娜, 童新, 段利民, 曹文梅, 康雪儿, 刘小勇, 刘廷玺. 科尔沁沙丘-草甸相间地区生态安全格局的时空演变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3, 34(8): 2215-2225. | 
											
																																																																																											
												| [14] | 
												薛志婧, 屈婷婷, 刘春晖, 刘小槺, 王蕊, 王宁, 周正朝, 董治宝. 培养条件下枯落物分解过程中微生物残体对土壤有机碳形成的贡献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3, 34(7): 1845-1852. | 
											
																																																																																											
												| [15] | 
												付建新. 1980—2020年汾河流域“三生空间”土地利用功能变化及其驱动力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3, 34(7): 1901-1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