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Qu Y, Jiang Y, Chen H, et al. Does the peak time of stand leaf area equal the biological maturity age of forests?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2023, 38: 20988 [2]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中国森林资源报告.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20 [3] 李晓燕, 段爱国, 张建国. 杉木大径材成材机理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24, 37(6): 1-11 [4] 任雲雲, 李雪, 崔自杰, 等. 中国大径材人工林培育研究进展. 世界林业研究, 2024, 37(3): 86-93 [5] 陈龙池, 汪思龙, 陈楚莹. 杉木人工林衰退机理探讨.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15(10): 1953-1957 [6] 方奇. 杉木连栽对土壤肥力及其林木生长的影响. 林业科学, 1987, 23(4): 389-397 [7] 江怡航, 胡宇欣, 刘振华, 等. 杉楠不同近自然改造模式对杉木林分生长及材种出材量的影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24, 44(12): 51-58 [8] 姜俊, 刘宪钊, 贾宏炎, 等. 杉木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对林下植被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9, 41(5): 170-177 [9] 晏姝, 王润辉, 邓厚银, 等. 南岭山区杉木大径材成材影响因子研究.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1, 42(2): 80-89 [10] 黄磊, 王港, 杨冰, 等. 杉木大径材成材与地形、土壤养分的关系.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21, 50(5): 619-623 [11] 惠刚盈, 胡艳波, 罗云伍, 等. 杉木中大径材成材机理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0, 13(2): 177-181 [12] 赵铭臻, 王利艳, 刘静, 等. 间伐和施肥对杉木成熟林生长和材种结构的影响.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2, 39(2): 338-346 [13] 相聪伟, 张建国, 段爱国, 等. 杉木人工林材种结构的立地及密度效应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5, 28(5): 654-659 [14] 王佳琪, 马东旭, 蓝伟立, 等. 间伐保留密度对基于大径材培育下杉木人工林生长和材种结构的影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24, 44(2): 20-28 [15] 徐金良, 毛玉明, 郑成忠, 等. 抚育间伐对杉木人工林生长及出材量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14, 27(1): 99-107 [16] 刘静, 赵铭臻, 王利艳, 等. 间伐保留密度和套种对杉木中龄林材种结构的影响. 森林与环境学报, 2021, 41(6): 593-600 [17] 程开明. 结构方程模型的特点及应用. 统计与决策, 2006, 22(10): 22-25 [18] 董灵波, 田栋元, 陈莹, 等.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兴安落叶松天然林更新影响因素. 应用生态学报, 2021, 32(8): 2763-2772 [19] Murray AT, Snyder S. Spatial modeling in forest mana-gement and natural resource planning. Forest Science, 2000, 46: 153-156 [20] 王越汉, 王瑞, 李宇, 等. 华西雨屏区不同林龄柳杉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组分特征. 应用生态学报, 2025,36(4): 1024-1034 [21] 兰洁, 雷相东, 何潇, 等. 吉林省天然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及驱动因素. 生态学报, 2021, 41(13): 5128-5141 [22] Wei X, Bi H, Liang W,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characteristics and stand structure of Robinia pseudoacacia L. and Pinus tabuliformis Carr. mixed plantations in the Caijiachuan watershed: An application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Forests, 2018, 9: 124 [23] Bell FW, Lamb EG, Sharma M, et al. Relative influence of climate, soils, and disturbance on plant species richness in northern temperate and boreal forests.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2016, 381: 93-105 [24] 惠刚盈. 基于相邻木关系的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应用研究.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3, 35(4): 1-9 [25] 赵苏亚, 王瑞辉, 刘凯利, 等. 抚育间伐对不同年龄杉木人工林生长及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20, 40(12): 34-43 [26] 童书振, 刘景芳. 杉木林经营数表与优化密度控制.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9 [27] Pretzsch H, Biber P, Uhl E, et al. Crown size and growing space requirement of common tree species in urban centres, parks, and forests. Urban Forestry and Urban Greening, 2015, 14: 466-479 [28] 蒋孟多, 马映栋, 蒋睿, 等. 不同密度下小陇山蒙古栎次生混交林树冠结构与密集度的关系. 林业科学研究, 2024, 37(1): 110-118 [29] 田红灯, 申文辉, 谭一波, 等. 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冠幅与生长因子的关系.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21, 41(5): 93-101 [30] 程琳, 周冠文, 陈琴, 等. 大横枝杉优树生长与形质性状关系研究.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5, 44(2): 75-80 [31] 欧建德, 欧家琳, 康永武. 基于树冠形态特征因子的云南红豆杉单木生物量模型拟合.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 2022, 42(4): 117-124 [32] 李梦仙, 晏媛, 黄飞, 等. 杉木人工林树冠特征与生长形质的动态关系.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4, 40(6): 18-25 [33] 江怡航, 刘振华, 胡宇欣, 等. 基于杉楠近自然改造后的杉木直径分布模型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24, 37(5): 85-93 [34] 王书韧, 郭利娜, 白彦锋, 等. 间伐套种对杉木人工林生长、干形形质和材种结构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23, 36(6): 48-57 [35] 李若楚, 徐剑莹, 李铁华, 等. 不同密度对长周期经营杉木林生长、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的影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25, 45(2): 165-174 [36] 汤孟平. 森林空间经营理论与实践.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7 [37] 李国雷, 刘勇, 于海群, 等. 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人工林林下植被发育对油松生长节律的响应. 生态学报, 2009, 29(3): 1264-1275 [38] 宋鑫彧, 董希斌, 曲杭峰, 等. 抚育间伐强度对小兴安岭天然针阔混交林冠层结构和林下植被的影响.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21, 49(2): 24-30 [39] 薛卫星, 艾训儒, 朱江, 等. 鹅掌楸天然林林下植被的影响因素.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25, 45(4): 119-127 [40] 张勇强, 李智超, 厚凌宇, 等. 林分密度对杉木人工林下物种多样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土壤学报, 2020, 57(1): 239-2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