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南志标, 王彦荣, 贺金生, 等. 我国草种业的成就、挑战与展望. 草业学报, 2022, 31(6): 1-10 [2] 杨梦然, 贺超. 加快发展模式转型着力提升乡土草种自给率: 我国草种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种业, 2023(8): 1-6 [3] 全国畜牧总站. 中国草业统计(2019).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9 [4] 李国佳. 赤峰市干旱地区人工牧草节水灌溉制度的研究. 内蒙古水利, 2022(6): 69-71 [5] 徐胜利. 以紫花苜蓿为典型的牧草节水灌溉制度研究. 节水灌溉, 2007(8): 67-70 [6] 宋振. 滴灌条件下水肥调控对苏丹草种子产量的影响. 硕士论文. 乌鲁木齐: 新疆农业大学, 2014 [7] 伏兵哲, 周燕飞, 李雪, 等. 宁夏引黄灌区羊草水肥耦合效应研究. 草业学报, 2020, 29(5): 98-108 [8] 阎伟红, 师文贵, 徐柱, 等. 胡枝子属植物野生种质资源及其研究进展. 中国草地学报, 2007, 29(2): 86-93 [9] 马子元, 钱志豪, 马红彬, 等. 宁夏荒漠草原乡土植物的抗旱性评价. 中国草地学报, 2022, 44(4): 67-75 [10] 马子元, 钱志豪, 马红彬, 等. 宁夏荒漠草原5种乡土植物适应性评价. 草业科学, 2022, 39(5): 1006-1014 [11] 马鹏程, 谢全刚, 赵祥, 等. 不同处理对牛枝子种子萌发和宿存萼片的影响. 草地学报, 2021, 29(8): 1828-1834 [12] 张维江. 盐池沙地水分动态及区域荒漠化特征研究. 博士论文. 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 2004 [13] 刘孟竹, 王彦芳, 裴宏伟. 退耕还林(草)背景下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及碳储量变化. 中国沙漠, 2021, 41(1): 174-182 [14] 高福洁, 崔鸿娇, 韩丙芳, 等. 亏缺灌溉对干旱区两种乡土植物种子生产性能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22, 33(9): 2379-2387 [15] 刘定鑫, 彭文栋, 马锋茂, 等. 荒漠草原野生牛枝子种子发芽特性及人工繁种研究. 草原与草业, 2020, 32(4): 35-39 [16] Abdelhamid M, Horiuchi T, Oba S. Evaluation of the SPAD value in faba bean (Vicia faba L.) leaves in relation to different fertilizer applications. Plant Production Science, 2003, 6: 185-189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草种子检验规程重量测定》(GB/T 2930.9—2017).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8 [18] 孙铁男, 李茂娜, 陈芬, 等. 不同灌溉下限对科尔沁沙地紫花苜蓿生产性能的影响. 草地学报, 2024, 32(6): 1968-1973 [19] 马春花, 全晓塞. 宁夏盐池县四墩子井灌区地下水的水质评价. 宁夏工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1994, 6(3-4): 41-50 [20] 殷姿, 王兴鹏, 张磊, 等. 不同灌水定额对2种油莎豆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灌溉排水学报, 2024, 43(6): 43-51 [21] Hao K, Fei LJ, Liu LH, et al.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n the yield, quality, and water-nitrogen use efficiency of mountain apple under surge-root irrigation in the Loess Plateau based on the improved TOPSIS method.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2022, 13: 853546 [22] 安建刚, 张晓, 梁建秋, 等. 间作玉米-大豆青贮适收期探索及大豆农艺性状关联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36): 40-47 [23] 刘兴成, 甘吉元, 钟辉丽, 等. 不同灌溉方式对西北干旱区紫花苜蓿生产性能的影响. 节水灌溉, 2024(3): 56-61 [24] 刘然, 周伟伟, 金圣爱, 等. 新型灌溉模式下测墒补灌对农田水氮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灌溉排水学报, 2023, 42(增刊1): 39-46 [25] 陈日刚. 探讨农业种子的高产栽培技术. 种子科技, 2019, 37(4): 57, 60 [26] 马千雅. 灌溉定额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的影响.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3, 51(6): 77-80 [27] 刘纯, 王亚东, 崔鹏飞, 等. 西北旱区不同灌水下限对紫花苜蓿生长与光合特征的影响. 中国草地学报, 2021, 43(4): 1-12 [28] 曹睿, 陈晓鹏. 蒙东地区紫花苜蓿喷灌最优化灌溉制度的研究. 节水灌溉, 2016(7): 40-43 [29] 文丹丹, 何浩浩, 王鑫超, 等. 干旱和盐碱胁迫对两个品种番茄种子萌发的影响. 耕作与栽培, 2023, 43(5): 6-12 [30] 陈涛. 灌溉与硼肥对河西地区紫花苜蓿和红豆草新品系种子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硕士论文. 兰州: 兰州大学, 2023 [31] 李世雄, 王彦荣, 孙建华. 中国苜蓿品种种子产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 草业学报, 2003, 12(1): 23-29 [32] 代德敏, 蒋旭升, 刘杰, 等. 3种有机改良剂对铅锌矿尾砂适生性改善的研究. 生态环境学报, 2023, 32(4): 784-793 [33] 井亚江, 黄建萍, 王七龙, 等. 基于熵权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筛选桔梗最佳采收期.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24, 41(9): 1229-1237 [34] 王可, 谢香文, 洪明. 基于TOPSIS法对和田地区温室番茄滴灌方案优选研究. 节水灌溉, 2024(1): 115-120 [35] 汪乐养, 何军, 华克骥, 等. 不同灌溉模式下缓释施肥水平对水稻生长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灌溉排水学报, 2023, 42(12): 44-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