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于淼, 郭雪莲, 栗云召, 张昆, 杜朝红. 黄河口咸淡水交互作用对芦苇湿地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异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4, 35(2): 415-423. |
[2] |
姜静宜, 孙晓新, 王宪伟, 王淑洁, 马国宝, 陈宁, 杜宇. 大兴安岭多年冻土泥炭地土壤水可溶性有机碳夏秋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3, 34(9): 2413-2420. |
[3] |
吴登瑜, 窦啸文, 汤孟平. 天目山针阔混交林结构与碳储量的关系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3, 34(8): 2029-2038. |
[4] |
孙兴悦, 张雨鉴, 秦倩倩, 白岩松, 刘艳红. 火干扰下白桦树干不同高度的树皮性状及其环境解释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3, 34(2): 315-323. |
[5] |
王想, 王春雨, 吕飞南, 陈水灵, 宇振荣. 基于PLUS-InVEST模型的区县碳储量时空格局变化与碳汇提升策略——以延庆区为例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3, 34(12): 3373-3384. |
[6] |
董灵波, 梁凯富, 张一帆, 刘兆刚. 基于Landsat 8时间序列数据的翠岗林场森林类型划分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2, 33(9): 2339-2346. |
[7] |
董灵波, 马榕, 田栋元, 王涛, 刘兆刚. 大兴安岭天然林不同演替阶段共优势种种群结构与动态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2, 33(8): 2077-2087. |
[8] |
闫嘉杰, 李凤日, 谢龙飞, 苗铮, 董利虎. 混交比例对长白落叶松和水曲柳混交林碳储量及其分配格局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2, 33(5): 1175-1182. |
[9] |
董灵波, 陈冠谋, 蔺雪莹, 刘兆刚. 基于CO2FIX模型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碳汇和木材生产模拟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2, 33(10): 2653-2662. |
[10] |
马昕昕, 赵允格, 马宁, 李雯, 孙会, 许明祥. 放牧对黄土高原退耕草地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2, 33(1): 67-75. |
[11] |
贾钰宸, 常禹, 平晓莹, 常畅. 不同烈度林火干扰下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各碳库储量的动态变化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1, 32(7): 2325-2334. |
[12] |
程分生, 尤龙辉, 叶功富, 游惠明, 聂森, 林文泉. 亚热带红壤侵蚀区马尾松不同套种模式生态系统碳平衡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1, 32(4): 1163-1174. |
[13] |
陈科屹, 张会儒, 张博, 何友均. 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拓展模型的天然次生林碳储量空间分布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1, 32(4): 1175-1183. |
[14] |
季波, 何建龙, 王占军, 蒋齐. 宁夏天然草地植被碳储量特征及构成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1, 32(4): 1259-1268. |
[15] |
李威, 黄玫, 张远东, 顾峰雪, 巩贺, 郭瑞, 钟秀丽, 严昌荣. 中国国家森林公园碳储量及固碳速率的时空动态
[J]. 应用生态学报, 2021, 32(3): 799-8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