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学明 张晓平 方华军 " /> 北美保护性耕作及对中国的意义
欢迎访问《应用生态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应用生态学报

• • 上一篇    下一篇

北美保护性耕作及对中国的意义

杨学明 张晓平 方华军   

  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春130012
  • 收稿日期:1900-01-01 修回日期:1900-01-01 出版日期:2004-02-18

  • Received:1900-01-01 Revised:1900-01-01 Online:2004-02-18

摘要: 由土壤侵蚀、荒漠化及盐碱化导致的耕地地力退化,严重威胁着中国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为了阻止耕地地力的持续下降和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土壤管理方式必须由传统的耕作方式转向保护性耕作.纵观20世纪有关治理耕地水土流失的技术方法,没有哪一项技术可与由美国提出并加以完善的保护性耕作相比.美洲的农业实践证明,保护性耕作可以控制土壤侵蚀,减少劳动量,节省时间和能源,改善土壤耕性,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水和大气质量,增加土壤生物多样性.通过回顾保护性耕作的发展历史和应用现状。强调了该耕作技术在保持水土和改善土壤性状上的价值和采用保护性措施时应该注意的关键问题。如保护性耕作农机具、化学除草和转变观念等,同时总结了农民在采用保护性耕作时应该采取的具体步骤.总之,面对中国耕地土壤水土流失严重和地力持续下降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的严酷现实,保护性耕作应该在中国加以推广采用.

关键词: 凋落物, 鲜叶, 植硅体碳, 毛竹, 植硅体碳封存速率, 采样时间

Key words: litterfall, PhytOC sequestration rate., sampling time, Moso bamboo, living leaf, phytolith-occluded organic carbon (Phyt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