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热带岩溶区森林不同土壤氮水平下固氮植物对根际土壤磷含量的影响
朱雨, 李杰, 刘丽君, 韦柳红, 陈淑婷, 邓璐嫔, 朱同彬, 段敏
2025, 36(7):
2019-2027.
doi:10.13287/j.1001-9332.202507.040
摘要
(
10 )
PDF (1690KB)
(
0
)
探究亚热带岩溶区森林固氮植物和非固氮植物根际土壤磷含量对不同土壤氮水平的响应差异,有助于深入认识固氮植物对土壤养分循环的影响,为该区域植被恢复过程中固氮植物的广泛种植提供科学参考。本研究以云南省建水县具有不同土壤氮水平的岩溶区森林为对象,采集基本处于同一年龄的3种优势固氮植物和非固氮植物根际土壤,测定全磷(TP)、有机磷(OP)、无机磷(IP)和有效磷(AP)含量及其他土壤理化性质,结合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指标,分析不同土壤氮水平下固氮植物对根际土壤磷含量的影响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1)与非固氮植物相比,在土壤低氮(有效氮含量15.62 mg·kg-1)水平下固氮植物根际土壤TP、OP和AP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16.0%、66.5%和139.5%,在高氮水平(有效氮含量37.15 mg·kg-1)下分别显著增加了13.5%、25.7%和15.7%,但在两种土壤氮水平下IP含量在两种植物之间均没有显著差异;与低氮水平相比,在土壤高氮水平下固氮植物根际土壤TP和IP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21.3%和31.7%,非固氮植物分别显著降低了19.6%和39.1%,固氮和非固氮植物根际土壤AP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32.8%和174.8%,但OP含量没有显著影响。2)与非固氮植物相比,在低氮水平下,固氮植物显著提高了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氮(MBN)、磷(MBP)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在高氮水平下,固氮植物显著提高了MBP和ALP活性,但对MBC和MBN均没有显著影响;随着土壤氮水平的增加,固氮植物根际土壤MBC、MBN和MBP以及氮循环相关酶活性均显著降低,而ALP活性显著提高,非固氮植物根际土壤MBN和ALP活性显著提高,氮循环相关酶活性显著降低。Mantel分析发现,在低氮水平下根际土壤磷含量受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共同调控,而在高氮水平下根际土壤磷含量主要受土壤理化性质调控。综上,与非固氮植物相比,亚热带岩溶区森林固氮植物能够显著提高土壤TP、OP和AP含量,但这种作用受到土壤氮水平的调控。因此,在亚热带岩溶区植被恢复初期土壤氮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引种固氮植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土壤磷限制,改善土壤养分状况,有利于岩溶区植被恢复。